提起OV两家厂商,很多人对其还停留在营销制胜的印象中。最近两年OV带给了市场一些惊喜,升降式摄像头和屏下指纹都是通过这两家厂商最先推向市场。
他们的研发能力到底如何?专利数据最能说明问题。不知不觉中,OPPO的专利数量已经可以和华为一较高下。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数据,今年9月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一的居然是OPPO。
OPPO凭借266件发明专利授权量,超越华为(264件)和国家电网(210件),首次占据榜单的第一名。而且OPPO也是榜单中唯一一家纯手机厂商。
其中 G06(计算/推算/计数)大类专利方面,OPPO以101件发明授权量卫冕冠军,领先腾讯和阿里巴巴。而在H04(电通信技术)大类,OPPO的授权量仅次于华为。
今年上半年,OPPO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在华为和中石化之后,位列第三。而在以手机为主营业务的终端厂商中,OPPO以1312件专利数量排名第一。
而在2008年,OPPO全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只有1件。这家公司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蜕变?
1. OV研发能力高于小米
除了专利授权量,还有一个数据也足以让人大跌眼镜——2018年各大厂商的ODM率。
所谓ODM,就是由采购方委托制造方提供从研发、设计到生产、后期维护的全部服务。ODM率越低说明手机上自己设计和研发的比例越高。
也就是说,小米的手机里有75%的技术直接使用了集成方的设计方案,联想手机里这个数字更是高达85%。反而OPPO和vivo大部分都是自己研发的。
虽然在5G、芯片、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OPPO还不能与华为相提并论,但是其他一些技术方面,OPPO已经占有很大的优势。
在快充方面,OPPO的优势保持至今。提到“充电5分钟,通话2小时”这句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,提及快充,人们首先想到的还是OPPO,而不是华为、小米。
2. 有专利的企业才能打硬仗
2008年,OPPO的专利数量只有38件,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7079件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截至2019年7月8日,OPPO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37000件,授权数量超过11000件。其中,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1000件,发明专利申请在所有专利申请中占比85%。
既然只靠营销就能在三四线市场获得巨大的销售量,为什么还要在研发上投入精力?
如今早已不是仅靠营销就能取胜的时代。拥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。营销虽然一时能帮助企业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,但到了打硬仗的时候,企业的技术实力极为重要。
深圳有一家手机厂商剑走偏锋,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,在非洲市场上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。这就是“非洲之王”——传音。
9月30日传音控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。就在上市之前,华为给其送上了一场诉讼。华为认为其侵犯了自己的专利,向其索赔2000万元。
10月8日,刚刚登陆科创板的传音控股发布公告,确认了华为对其的侵权诉讼。虽然传音一再强调本次诉讼标的金额占公司资产总额、营业收入比例较小,但当日股价还是以大跌超13%收盘,市值缩水超60亿元。
传音的遭遇折射出的是其在研发上的不足。
招股书显示,传音近几年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3%左右,核心技术专利仅为630项。这个数据与华为、OPPO、VIVO等厂商相差太远。
没有技术的企业打不了硬仗。当遇到专利纠纷的时候,即便诉讼上能够争取到有利的局面,在资本市场上也免不了股价的波动。
此外,拥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可以对外授权自己的专利,建立技术壁垒。
今年7月,OPPO公司与八家企业签署了VOOC闪充专利许可协议。这些企业将能够开发、制造和销售支持VOOC闪充专利技术的芯片与产品。
一流的企业卖标准,通过不断对外授权,企业可以建立起对自己有利的生态。
任正非表示愿意向美国出售5G技术,也不能排除有建立技术壁垒的考虑。如果美国企业真的购买了华为的整套技术,整个美国以后的技术升级都要依赖于华为的研发路径。
3. 技术要配合市场策略
当然,本文的目的并非贬低营销,研发的策略也要与市场配合才行。任正非曾说领先半步是先进,领先三步成先烈。技术是不是真的要投入使用,还是要看市场的需求。
OPPO和华为在这两者的配合方面做得都很好,两家公司都有一定的技术储备,同时在市场上的表现都很优秀。
柯达则是相反的案例。柯达不是没有进行研发,第一台数码相机就是柯达发明的,但是在内部的掣肘之下,这些技术一直得不到应用。柯达是市场策略完全钳制了技术发展的失败典型。
“装备一代,研制一代,预研一代”不仅是军品的研发策略,也是很多企业的策略。没有技术的企业打不了硬仗,技术不能落到实处的企业也不能在市场中生存。
如何做好技术和市场的配合值得企业深入研究。